當前位置: 首頁 最新資訊 新聞詳情

海青協分享會花絮:香港“新移民”子女教育攻略

發佈時間: 2021-05-06  瀏覽次數:682


2021年4月25日,海青協舉辦的 “新香港人”子女教育分享會活動順利開展,海青協邀請到幾位育兒經驗豐富的家長,與大家分享子女教育心得與香港升學攻略,透過講座,提高會員對於教育的認識,有助下一代教育發展的提高,進一步加強社會對於教育工作的認識。


分享會首先由海青協黃會長代表海青協向各位嘉賓及報名參與活動的朋友們問好並向大家介紹了海青協的基本情況包括會員組成、協會定位,入會方式等。接著,黃會長依次介紹了本次分享會的主講嘉賓和活動流程。


第一位主講嘉賓周太詳細全面地和大家分享了她的兩個孩子從小學到大學的重要的成長節點以及她的“育兒經”——從小培養孩子的專注力、外語能力和興趣愛好。周太的兩個孩子從小就展現出了對科學濃厚的興趣,所以參加了很多資優課程培訓,周太的目的是想讓孩子多跟朋輩、老師交流學習,培養他們的溝通能力、思維能力和興趣愛好。她也很注重培養孩子的外語能力,她說這不僅對孩子的學習和職業規劃起著重要作用,同時也讓他們掌握了一項生活技能。在孩子忙於學習之餘,她還經常鼓勵孩子們參加奧數、朗誦、樂器、義工等興趣班和課外活動,促進孩子情商、社交、綜合能力的提升。營造良好的家庭學習氛圍,讓孩子保持對學習長久的興趣和熱情,是周太的獨家秘訣。會員們對周太的分享反響熱烈,對她培養了兩個醫科高材生的“育兒經”表示贊同。



第二位主講嘉賓Kent跟大家分享了他的孩子是如何從屯門的一所普通小學考進名校聖保羅男女中學的。面對學習、生活的新環境,孩子在初期難免感到吃力和不適,Kent在工作之餘經常帶女兒爬山,讓女兒放緩學習步伐融入香港環境。想要升名校,不僅要學習好,還要社會活動突出,因此孩子要學會安排好自己的時間,有良好的計劃性和執行力。傳統文化的興趣培養來源於家庭的引導、周圍人的薰陶和自身的毅力。用孩子的思維方式教育孩子是不足夠的,Kent的做法是把自己看過的好書分享給女兒,並和她交流心得,訓練孩子的思維方式和反應能力。Kent的分享燃起了很多家長“考名校”的信心,孩子上名校不是夢,關鍵是懂得如何培養孩子。




最後,由黃會長分享IB 課程的學科組成、考試方式和未來發展方向以及她的育兒經。黃會長的女兒是土生土長的香港孩子,從牙牙學語開始,就在全英的生活環境下成長,英語自然而然地成為了孩子的“first language”,直到兩三歲才開始慢慢接觸粵語和普通話。現在很多家長擔心孩子因為粵語不好而難以融入香港生活,黃會長認為這種擔心是不必要的。孩子的語言學習能力很強,容易隨著語言環境的改變而掌握一門新的語言,而家長需要做的是多鼓勵孩子,樹立孩子的自信心。黃會長還跟家長們分享了她的女兒從幼兒園成功面試聖保羅男女小學的過程和經驗——注重培養孩子的合作精神、家庭修養、良好紀律和邏輯思維。


 



兩個小時的分享幹活滿滿,參與分享會的朋友們紛紛表示受益良多,並積極地和嘉賓互動與請教“育兒經”。活動結束後,黃會長進行了發言總結,同時邀請更多的“新香港人”和港漂青年加入海青協的大家庭,我們也會定期舉辦有意思、有意義的活動,為大家帶來生活和學習上的指引和幫助。